山东世通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专注认证行业!
行业动态
两会碳言/统一碳足迹核算标准,建全国碳普惠平台
2023-03-15

两会●高见

202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带来多份建议,涉及工业互联网、科技创新、养老服务、绿色经济等不同领域。

据了解,这是周云杰连续七年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建言。今年他着眼工业数据的利用率不高、流通受阻碍的问题,建议加强工业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普惠AI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

同时,低碳也成为周云杰新的关注方向。周云杰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谈到,碳普惠是“双碳”目标下减碳的一条重要路径,通过奖励个人、企业的低碳行为促进减碳,仍存在各地平台互不联通、市场活跃度不高的难题。对此,周云杰建议,制定针对低碳行为的统一量化标准,由相关政府部门建立全国性碳普惠平台

谈低碳经济

统一碳足迹核算标准,由政府组建全国碳普惠管理机构

南都:今年拟提交《关于制订<碳普惠促进法(草案)>的建议》(下称《草案》),其中的考量是什么?

周云杰:碳普惠是通过为企业及个人的节能低碳行为赋予价值等方式建立的自愿碳减排激励机制。2015年广东率先启动碳普惠制试点,建立全省统一的碳普惠制推广平台,根据用户出行和消费行为计算“碳足迹”(碳耗用量),乘坐公交、垃圾分类的低碳行为可以收到“碳币”奖励,用来兑换产品服务优惠等商业激励,以及如公交费减免、“碳币”换乘车卡等政策激励。广州政府2022年发行430万枚“碳币”,碳普惠核证减排量超过150万吨。到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浙江、海南等十余个省市实施了碳普惠政策。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碳普惠制度在取得进展的同时,各地碳普惠实践存在顶层设计缺失,各平台难以联通,且面临配套制度建设不足、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我建议考虑制订《草案》,建立标准化碳足迹核算机制和统一的碳普惠系统平台,颁布配套的制度与标准,设立全国碳普惠管理及运营机构等。

南都:为什么建议建立统一的碳普惠平台?由谁来建立和管理?

周云杰:当前,国内已建成多个成体系的碳普惠平台,比如“上海市绿色出行碳普惠平台”、深圳“低碳星球”小程序等,以及部分企业主导的碳普惠平台等。然而,各地的平台基本仅针对当地有限的碳普惠应用场景,且平台的运作规则不同、缺乏统一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各平台之间难以联通,碳普惠减排量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和消纳,进而导致市场参与主体有限,整体碳普惠市场活跃度欠缺。

我认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建立统一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和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功能全面的“全国碳普惠系统平台”。依托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能源局等多部门的既有监管经验与专业人才,组建全国碳普惠管理运营单位及其试点地区分支机构,承担包括项目试点评定与管理、碳普惠方法学备案与评估、碳普惠系统平台建设与运营在内的各项职能。

南都:这样一个全国范围的碳普惠平台,如何从无到有?

周云杰:我觉得可以先从扩大碳普惠试点的范围开始。首先,将已采用碳普惠方案的地区优先作为试点,纳入统一监管框架内,并制定碳普惠地区试点申报机制,鼓励更多未进行碳普惠探索的地区申办试点并给予国家政策激励。同时,评选出优秀的试点项目,给予政策激励并在全国推广,从而不断增加这一制度的影响力,逐步实现建设全国性碳普惠制度的目标。

具体而言,可以选取环境公益性高、普及性强、数据标准化、流程成熟化的场景率先作为项目试点。例如,可以将“废旧家电回收再生循环类项目”等循环经济类项目率先作为碳普惠项目示范,使得参与回收的个人和企业均可依据相关减排量获得政策和商业上的激励。

南都:收集用户的碳足迹信息是否会涉及隐私保护问题?如何应对碳普惠实践中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周云杰:碳普惠数据涉及个人方面的主要是公民出行与消费数据。目前,我国国家层面尚未颁布过专门针对碳普惠的政策或法规,对于碳普惠数据的收集与保护,目前已有的政策难以发挥强有力的监督管理作用。

对此,我建议在《草案》中规范既有的和拟进行的碳普惠实践,对碳普惠实践中发生的碳普惠个人信息泄露的潜在风险点给予规范,对于参与主体、管理运营人员及技术服务机构的不合规行为,应分别予以处罚规定,从而维护碳普惠市场良好的运行秩序。

谈工业数据

加强国家级、行业级工业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

南都:在一份提高工业数据应用水平的建议中,聚焦工业数据标准化、流通体系的建设。在看来,目前工业数据应用存在哪些管理和技术上的难点?

周云杰: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对数据的高水平应用是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内生动力。但目前工业数据的应用还处于中低水平,我认为存在三大难点。

首先是数据利用率不高。受制于工业水平不同,工业数据尤其是OT(Operational Technology,操作技术)数据的失真问题突出,大量数据被采集但没有被有效利用。

其次,目前66%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集中在设备管理、生产管控场景,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不足、与AI深度融合的数据智能技术也不成熟,影响了工业智能化应用的落地。

从数据互联互通的角度看,还存在由于接口规范不统一、标准机制不兼容,平台间数据流通阻力较大的问题,难以形成通用的数据流通体系。

南都:对工业数据在应用上遇到的上述难题,有何建议?

周云杰:我建议从三方面进行优化。由国家部门牵头,行业龙头主导,统一工业数据的应用规则和技术要求,并在重点行业、领域、地区开展试点,加快推广。

通过推进工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落地应用,构建工业大脑新业态,推动普惠AI助力中小微企业,让企业用得起、用得好。

最后,我还建议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工业大数据服务商,参与工业数据确权、流转、交易的规则建设,壮大生态链。

以上信息源自于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立,仅供学习参考、交流之目的,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上一篇:李强总理重磅发声/新一届副总理的“双碳”足迹

下一篇:欧盟将气候变化法规纳入全球贸易规则 征收碳关税 开启地方保护

客户服务

科学 严谨 高效 公正 快捷 准确 专业 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