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世通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专注认证行业!
行业动态
人民日报调查:企业经营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成本偏高
2017-10-24

“目前企业经营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各种成本偏高。”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号记者日前对江苏苏州和无锡、湖北武汉和宜昌、四川成都和德阳的10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时,70%的企业这样认为。

 


近年来围绕“降成本”这一任务,政府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仅今年上半年就已出台五批减税降费措施,发放“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的政策大礼包。企业对这些减负政策深表欢迎的同时也反映,在市场尚未完全回暖的背景下,降成本对实体企业至关重要,特别是今年以来部分成本不降反升,企业压力不小,“降成本,别停步”。

 

制度性交易成本令人心烦,“补办一个证件,同一栋楼跑了十几趟”

调查中,有近18%的企业认为制度性交易成本仍是当前主要的成本压力之一。

信息不共享,企业跑腿是常事。“补办一个证件,同一栋楼跑了十几趟。”江苏一家新材料企业的负责人说。当地为了让企业办事方便,把办理各种手续的部门汇总在一个楼。然而,这些部门从地理位置上集中了,信息却不打通、不共享。有的证明,在消防那儿减免了,在房管那儿又被要求出示。有的证明,先排队在这个窗口开出来,再到那个窗口去办事。

“要办的证仍然不少。”苏州罗普斯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罗淼金说。他举例,企业做环评的时候已经完成了雨污分流的相关评估认证,但环保局仍要求企业再办一个排污许可证,水利部门还要求企业再办排水许可证。“这几个证件要提供的资料差不多,但这些部门之间没有信息互通的机制,企业就得反复提交,重复劳动。”

审批周期还是有点长。“钱有人有什么都有,可项目就是开不了工。”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颉告诉记者,如果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工业企业启动新项目,差不多要四五年,一个产品周期都过去了。“报项立项、土地拿到手差不多2年,设计院设计要半年,安评、环评近1年,还要自己修建、试产。2013年想上的项目现在还没批下来。”何颉说,三四亿元建设资金趴在账上,不知项目何时能开工。

原材料成本骤然增加,“钢价飞上天,矿砂从1月到4月也差不多翻了一番”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原材料成本骤增成为很多制造业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从去年10月到今年4月,钢材、塑料、铜等原材料价格平均涨幅达30%以上,目前仍在持续走高。”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工程部设备经理刘趁伟说。原材料涨价,上游零部件价格水涨船高,处在下游的集成厂商美的空调已经很难消化。4月原计划生产50万台套空调,公司主动减了5万套,现在有订单不敢接。“原材料再涨,只能继续压缩产能,否则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刘趁伟说,今年5、6月份,虽然钢价有小幅回落,但铜等原材料价格仍保持高位,按照此前合同签订的交付价格,部分产品已经是亏本生产。

钢价上涨对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乍一看是好事,但是该企业发现,下游行业受影响很大,导致一些合同没法执行。“钢价飞上天,矿砂从1月到4月差不多翻了一番,原材料的金融属性大了。”兴澄特钢党委副书记郏静洪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存在炒作因素。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电价成本负担依然较重。“我们有29个电站,自己每年发电6亿多度,发电成本1毛2,可过了一下电网,就涨了好几倍,一度电要收6毛5。”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平说。企业普遍反映输配电价改革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希望扩大直供电试点范围,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

 

人力成本持续上扬,“愿意到实体制造业的高级人才越来越少,企业招人特别难”

调查中,近77%的企业将劳动力成本列为成本压力的主要来源。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算算账,企业每年劳动力成本增加均在5%以上,2016年劳动力总成本较2014年增加近3500万元。

对于劳动力成本中的工资部分,企业认为,工资上涨是大势所趋,降成本不是要降工资。但多家企业表示,与工资挂钩的“五险一金”负担偏重。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金吕告诉记者,企业所缴纳的五险费率29.8%,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12%,总费率高达41.8%。“这两年社保费率有所下调,但幅度很小,再加上社保缴费基数年年增加,算下来并没有给企业减轻多少负担。”

高技术人才流动所增加的成本更高。雷格特公司反映,人才引进难,又极易流失,让企业头疼。“愿意到实体制造业的高级人才越来越少,企业招人特别困难。有的人才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结果又跳槽去了地理位置更好、工资更高的企业。”多家企业表示,希望国家能够在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对制造业企业有更多的政策倾斜。

转型成本耗资巨大,“技改不搞不行,但搞技改投入巨大,又难以立竿见影,结果是近几年业绩下滑”

“不破不立,不转型路子只会越走越窄”。调查中记者发现,谋求转型升级已成为众多制造业企业的共识。不过,转型升级所付出的巨大成本也给企业带来严峻考验。

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研发投入不可少。2012年227万元、2016年462万元、2017年预计800万元——近几年苏州雷格特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迅速攀升。“我们的方向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逐步转型为设计和项目管理型制造企业。资金压力一度很大,还好企业总算挺过来了,目前公司通过研发新品所获取的订单已经占到90%以上。”公司副总经理袁鑫说。

转型过程中,不少企业面临“双面夹击”:一边是经营成本迅速提高,一边是盈利水平有所下降。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反映,近几年企业上技改项目、迁址,负债率攀升。截至2017年3月底,银行贷款总额达到了6.13亿元,偿还压力巨大。“技改不搞不行,但搞技改投入巨大,又难以立竿见影,结果近几年业绩下滑。”

转型还面临不小的风险成本。“转型升级到新的领域,企业可能不得不将多年积累放在一个篮子里,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蒋华君说。还有的企业在转型中则遇到了知识产权的风险。调查中,不少企业认为,转型升级的过程必然是曲折缓慢的,这对企业能否坚定目标、承受住成本压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赵展慧、白天亮、王政、陆娅楠、刘志强、丁怡婷)

本文刊发于《 人民日报 》


上一篇:IATF16949与ISO/TS16949的变化及差异条款

下一篇: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建立中的风险点注意事项

客户服务

科学 严谨 高效 公正 快捷 准确 专业 专注